氟表面活性剂是指烃系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烷基上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所取代的化合物。这种用氟原子取代的基团称为全氟烷基。
与烃系表面活性剂相同,按亲水基的结构可将氟表面活性剂分为阴离子、阳离子、两性、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4种。其亲水基的结构与烃系表面活性剂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氟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一系列特性均由全氟烷基决定。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大,故C—F键具有较大的键能,所以碳氟链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都较高。此外,氟原子的半径比氢原子大,能将碳原子完全遮盖起来,且范德华力小,即分子间力小。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全氟烷基热稳定性和耐试剂性能好,毒性小。由于分子间力小,表现出表面张力小,既疏水又疏油,摩擦系数小,不黏着,折射率小,绝缘性能高等。
氟表面活性剂的制法有电解氰化法、调聚反应法和齐聚法。
(1)电解氰化法将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无水氢氟酸中,在5~6V低电压进行电解,在阳极上生成全氟化合物。制得的全氟烷基的磷酸或羧酸,经中和可得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将得到的酸进行酰胺化、季铵化,可制得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环氧乙烷加成在全氟化合物上,可制得离子表面活性剂。此法简便易行,但缺点是副产物多,全氟化合物的收率很低。
(2)调聚反应法 将构成主链的单体四氟乙烯,在调聚体(如CF31、C2H5l等)存在下,使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直链聚合物。这种调聚物的碘部位引入亲水基,即制得表面活性剂。
(3)齐聚法将四氟乙烯或六氟丙烯,在氟阴离子存在下,进行阴离子聚合,则生成C6~C14齐聚物。在这种齐聚物的双键部位引入亲水基,即制成表面活性剂。该法的特点是采用比较廉价的单体,可定量地制得产品,而且易引入亲水基。缺点是分子中的全氟烷基位于侧链。
三种方法制得的氟表面活性剂,收率较高,副产物也较少,其缺点是难以得到单一的长链调聚物,而且设备规模大。
氟表面活性剂具有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高耐热、耐化学制剂的性能,故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作油类火灾的灭火剂、电镀铬液添加剂、其他氟代烯烃的聚合用乳化剂、乳胶漆的流平剂、颜料分散剂、塑料和橡胶等表面改性剂、金属清洗剂、泡沫灭火剂等。此外还可用作纤维和纸的防水剂、防油剂和防污剂。
氟表面活性剂不能降低水油界面张力,为改进其水溶液的润湿性能,需将其与有良好降低水油界面张力的烃系表面活性剂加以复配使用。如将C8F17COONFl4氟表面活性剂与C12H25(CH3)2CH2C00-两性表面活性剂以1:1混合,它们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即能显著地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提高了润湿性能。
【返回】